何人不起故园情——《古城墨韵》创作随笔

时间:2023-05-26 23:54:03
何人不起故园情——《古城墨韵》创作随笔

何人不起故园情——《古城墨韵》创作随笔

在平时的学习、工作中,大家都听说过随笔吧?有的可能还经常写随笔?随笔是散文的一个分支,是议论文的一个变体,兼具议论和抒情两种特性。为了让大家在写随笔的时候更加简单方便,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何人不起故园情——《古城墨韵》创作随笔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某年某月,我出生在潢川县付店镇五里村窑厂村民组(现在的清水湾社区)。记事后,从大人们碎片式的交谈中得知我的祖籍在来龙乡韩楼村,那时,乡下闹土匪,父母逃难到城郊谋生。在兵荒马乱的年代,家境贫寒,没有条件上学,直到解放后的某年夏天,已经10岁的我才在小泊岸唐老先生家入读私塾。

记不清什么时候起,也不知什么原因,大概是儿童的天性吧,我从小就对绘画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小时候在小潢河边玩耍割草,就用树枝在沙滩上画树木、房子和远处的大山,还有河中的帆船。见到印有图案的烟盒、火柴盒就试着临摹,上学后用薄纸在课本插图上描红。后来转到潢川三小和二中上学,学校有了美术课,兴趣就更浓了,悟性也渐有提高,常为班里或学校办墙报黑版报。因为有美术方面的爱好,某年作为“文化兵”应征入伍,在部队从事文化宣传工作。转业到信阳,虽做行政工作,但对美术的爱好一直没有间断。退休后的时间也都用在读书写字画画,观云听雨赏花中。

潢川是生我养我的地方,无论走在哪里,无论走得多远多久,都牵不走我的思念。家乡一草一木,特别是儿时曾经生活过的地方,我都感到非常亲切。前几年,看到阔别多年的清水湾高楼林立,无限感慨,曾作《风入松·故园情思》一词:

春风春雨忆家园,拾梦小河边。儿时常眺风帆过,绿杨岸、燕语呢喃。清晓炊烟袅袅,桃红屋后堂前。一别数载两鬓斑,乡恋复年年。此来往事都不见,惜只有、楼耸云端。独步沉吟月下,几多滋味酸甜。

我对家乡的历史文化,有着浓厚的兴趣。凡是有关潢川的书刊与资料,我都视若珍宝,爱不释手,反复研读。对现实生活中日新月异的变化,更是无限向往和眷念。“何人不起故园情”,没有在外地生活过的人,大概是没有这种感受的`。无论是在部队时探家,还是转业地方后到潢川出差,我都非常珍惜点滴时间,到处转一转,最爱去的地方就是潢河两岸和南城街巷,随身带着速写本,看到什么画什么。每当看到黄国故城荒野中的城垣,看到镇潢桥和泊岸,看到大巷子、中大街的古街和小南海、三义观古庙,看到地标性建筑望河楼,还有那些红色旧址等,思古之情油然而生,流连忘返,画了再画,反复地画,总觉得画的不细、不全、不好,期盼有机会重新再画。潢川古老而又年轻,对家乡近年来的巨大变化更是欢欣鼓舞,画不完,画不够,几十年来,收集到的写生素材无数。每当翻看这些素材,昔日的家乡就浮现在眼前,挥之不去,把她画出来,留下去。后来整理成稿的横幅、条幅、四条屏、册页、小品等,约有200多幅,幅幅都是我浓浓乡思的寄托,是乡愁的真情表达。

久在他乡亦故乡。几十年来,除故乡题材外,我也画了大量描绘祖国大好河山主要是豫南景色的山水作品,如信阳古八景、浉河新八景、大别山四条屏、锦绣豫南鱼米乡长卷,最近又完成了“大别山红色史迹选绘百图”创作等。

回顾过往,自己没有美术专业学历,也没有从事美术专业工作的经历,更没有显赫的专业头衔,要说有所收获,完全是一种兴趣和对家乡的情结。我深深地感谢家乡的养育、老师的培养、画友的帮助和各级领导的支持鼓励。如果说自己的一些习作得到社会认可和共鸣,唤起人们对古老潢川的记忆和热爱,也只是情系桑梓,是漂泊游子对家乡的一种责任和回报。

岁月匆匆,转眼已近八旬。往事如烟,思绪万千。借此机会,也想对自己平淡的一生和学画的经历做个简要回顾与小结。

赋词《永遇乐·八十感怀》以寄情思:

岁月无声,浮生恬淡,八秩风雨。糠莱童年,黄连滋味,家境贫如洗。寒窗有幸,两情相悦,清水一杯同醉。十七年、戎装枕戈,北疆千里无悔。咬文嚼字,吟坛学步,曾觅只言片语。端砚磨穿,愧无佳作,却也留墨迹。布衣一介,柳荫漫步,携侣牵孙嬉戏。沐春风、愁眉莫锁,天伦乐趣。

《何人不起故园情——《古城墨韵》创作随笔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